2015.1.5港都研討會

研討文章:猶太人的賺錢智慧

參與人員:斌峰、廷安、立瑜、宇君、小金、姿穎、我

 

研討重點:

1、台灣的教育無法養成諾貝爾的人才,因為少了批判性思考!!

2、從勞力如何提升成為人才?

3、多看文章,可以反省自己

4、學習本身就是一件快樂的事!

 

個人心得:

      這天我是和朋友逛街逛到一半突然被拉進麥當勞參與研討會的,雖然一頭霧水,但是想想覺得,[既來之,則安之],

來了,就好好用心參與,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收穫。

      研討會開始之前,我很認真的研讀文章,甚至還很克難的拿衛生紙簡略寫下這篇文章的大意心智圖,作為等等研討會要發表感想的思緒整理。

10921661_862845187069276_1756026238_n 

上半部是文章大略整理;下半部是我的個人自我介紹心智圖。

10893689_862845170402611_1354576642_n  記錄每人分享的觀點。

 

      研討會開始,主持人斌峰就先開場講了一個關於台灣教育的小故事,大意是說台灣的教育無法養成可以得諾貝爾獎的人才,原因是因為我們的教育是權威式的教育,師長說一就是一,我們不能反抗,也不能有疑問,簡而言之就是少了[批判性思考]!!!而這也讓我想到,之前上EMC菁英管理委員會的領導管理團課程時,范姜群澔老師提過的一種學習態度-往前坐、先舉手、踴躍發言!!!我覺得我們台灣的教育真的少了這種態度的養成。要去學習的透徹,往往需要思考的更深;要把一個知識思考的更深,也需要[發問]。而在台灣,發問,會被認為是一件可笑的事,不會就要發問這是對的,但弔詭的是,我們往往會覺得,發問的人好笨!這真的是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!我想許多人內心應該都有跟我一樣的想法,只是都沒有說出。

     

      而我對於斌峰開場所提的台灣教育議題覺得很有共鳴,我想起之前全方位人才培訓營的粉絲專頁曾PO過一張圖,是在比較歐美和台灣教育的不同。

10893872_862845440402584_1768893782_n 

圖片來源:全方位人才培訓營FB粉絲頁  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iTalentw?fref=ts

     

      歐美的教育,小朋友學前就開始學習生活管理、生活自理,而小學、中學、高中,分別學習環境探索、方向找尋、生涯抉擇,而大學則是培養真正能和企業實務能夠接軌的能力;而台灣呢?台灣的小朋友也許在幼稚園階段會被送至雙語幼稚園,因為英文是國際語言,大多數家長還滿重視,但在小學到高中這段期間,我們的教育就是不停要學生考試讀書,也禁止學生去探索更多領域,大多的家長都希望學生以讀書為重,而忽略其他能力的養成,以至於到了大學,台灣的學生被要求在四年內,要學習所有受歐美教育在學前就開始培養的所有技能,以符合社會期待。但有幾件事很重要大家都常常忽略,每個人的學習能力不同,無法一併要求每個人在同樣時間內達到同樣的目標;過去幾年來的教育讓我們習慣接受並且不思考,也習慣父母為我們做好決定,要該如何突然有自己的想法?

     

      而關於今天研討會研討的文章,主要在說:[知識經濟]的重要,有一句話是這麼說:[讀萬卷書,不如行萬里路],如果我們光是讀書不去活用腦海裡的知識,那讀再多的書也是沒有用的。

要活用腦中的知識才能為自己創造更多的價值,而文中有提到:[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,只要自己還活著,智慧就永遠跟著你。]而我們都快畢業了,都在煩惱出社會該不會只有22K的問題,但其實我們只要在在學期間,透過參加社團活動、到企業實習或打工,多多參與以上活動,讓所學知識與實務做連結,自然就能將知識內化在心裡,日後在求職時,也能自信地跟老闆說:[我要XXK,因為我能為您創造更多的價值!]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Just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